2023年,由温子仁制片,热拉尔·约翰斯通执导的恐怖片《梅根》,上映后口碑极佳,以12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,在全球收获1.77亿美元票房。
时隔2年,续集《梅根2.0》被寄予厚望,制作成本翻倍追加到2500万美元,但上映后口碑却没能保住,烂番茄媒体评分(新鲜度)58%,比前作(93%)差一大截。
即使观众评价(爆米花指数)有82%,北美票房却只有2264万美元,加上海外票房的1556万美元,全球票房3820万美元仍达不到预期。因此影片上映不到一个月,环球影业便决定火速上线止损,希望能依靠流媒体收回成本。
那么,《梅根2.0》是否延续了前作的优点,到底值不值得一看?茄哥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。
01、美女机器人杀手上线,与梅根殊死对决,两者鹿死谁手?
2023年的《梅根》,成功之处就在于“成本低、概念高、噱头大”。机器人小萝莉的形象设计,比鬼娃恰奇更妖艳;比终结者更邪恶;比弗莱迪更为所欲为。其每次害人之前,还会来一段魔性舞蹈,让气场拉满,又相当自恋。
加上温子仁团队精心打造的动作场景,亦让观众感受到回归90年代的港片打斗场面,一种东西文化相结合的爽快感油然而生。正是这些独特和创新之处,才让《梅根》以小博大收获高票房。
《梅根2.0》其实也延续了前作的一些优点,甚至还有所升级。
影片延续了前作故事线,在梅根事件之后,杰玛·福雷斯特(艾莉森·威廉姆斯 饰)的公司不再研究机器人玩具,而是转向外骨骼系统的研究,然而公司的经营却并不顺利。
杰玛本以为涉及梅根的研究资料已经销毁,却不料原玩具公司的一名助理,把一份拷贝资料卖给了美国最大的军火承包商格雷曼-索普公司,这导致一款名为阿米莉亚(伊万娜·萨赫诺 饰)的刺客机器人问世。
当阿米莉亚首次被派往中东执行实地任务时,她原本的任务是解救一位遭绑架的科学家,她却反将科学家灭口,回头还将格雷曼-索普的整个研究设施夷为平地,并清除了所有与她有关的电子资料。
那些与阿米莉亚相关的人员都得死,自然也包括她的制造者杰玛和杰玛的侄女兼梅根原来的主人凯蒂(维奥莱特·麦格劳 饰)。
而梅根(艾米·唐纳德 饰)在前作中被杰玛消灭之后,实际上她的另一个备份一直存在于杰玛家中的管家系统中。
为了保护凯蒂,梅根不惧艰辛,历经重重困难,才终于说服杰玛给她一个新的身体,并且还做了升级。
这个2.0版的梅根不仅个子高了,颜值也得到提升,运动能力也得到加强,甚至能对着木桩打一套咏春。
梅根留意到,艾米莉亚使用的电池,是来自奥尔顿·阿普尔顿的奥特维乌公司。奥尔顿设计的每块电池里,都藏着一个能远程启动的自毁开关,只要获得电池的专属编码,就能引爆电池消灭艾米莉亚。
于是,杰玛决定应邀参加奥尔顿在家中举办的派对,好趁机潜入奥特维乌公司内部系统,去盗取电池编码。
与此同时,阿米莉亚也已经捷足先登,杀掉奥尔顿并提取了他的虹膜,登上奥特维乌公司系统的云端服务器。
奥特维乌公司的云端服务器覆盖半个北美,且掌握着全球半数AI机器人的云服务器资源。只要阿米莉亚获得访问权限,不仅能让整个美国的经济体系瘫痪,也能在10至12日内搞垮整个世界。
原来在阿米莉亚的背后,隐藏着一支由精英分析师组成的团队,隶属于以做复印机起家的帕洛阿尔托公司。
他们致力于实现一个黑盒计划,要把一个从1984年就被封存起来,已经自我学习并进化了41年的古老人工智能释放出来统治世界。
梅根的计划就是:潜入帕洛阿尔托公司的研究中心,找到那块封存人工智能的主板,再将其摧毁。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,凯蒂被阿米莉亚掳走,给潜入计划增加了难度。
02、2.0版梅根全面升级,续作成科幻动作片,而非恐怖片
相比前作,《梅根2.0》增加了更多的人物和线索,稀释了人形机器人带来的惊悚和压迫感。同时动作场景的全面升级,也令其变成一部更纯粹的科幻动作片。
茄哥觉得最大的优点,是对两个人形机器人梅根和阿米莉亚的塑造。
由于饰演梅根的小女孩艾米·唐纳德在这两年时间里长高了不少,片中的梅根也自然要增加高度,更光滑细腻的皮肤打造,也令她变得更加迷人。
2.0版的梅根,也保留了话唠和毒舌的属性,剧本增加了她与杰玛的对手戏,对话中的妙语连珠,是影片一大特色。同时,梅根一听到BGM就想跳舞的疯魔属性也没变,随着她那魔性的舞蹈,观众的亢奋情绪也被燃到顶点。
阿米莉亚则直接由乌克兰女演员伊万娜·萨赫诺饰演,形象上更接近使用真人皮肤的终结者T-800,熟女形象也能够轻易取得男人的信任。她的出厂设置系统其实是初代梅根,甚至还保留着要保护凯蒂的初始任务,而行为方面也显得更冷酷无情。
这两代机器人的碰撞和打斗戏,也是电影最大的看点。
作为华裔导演,温子仁在港式动作方面没少下功夫,虽然只是以制片人的身份参与《梅根2.0》的制作,但由他主导的动作团队,还是为观众贡献了最为精彩华丽的武打。
前作《梅根》在营造恐怖氛围的同时,其实着力探讨了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问题。本片既延续了这个主题,让杰玛认识到造成梅根事件的“罪魁祸首”其实是她自己,也剖析了梅根与凯蒂的“母女”关系,同时又增加了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前景的探讨。
片中杰玛的公司本是负责开发智能儿童玩具的公司(在前作中),梅根事件后便转向对外骨骼系统的研究。也就是可穿戴的、能为人类肢体增加力量的智能外骨骼。这也是目前机器人开发的一个方向,甚至一些高端产品已经能在网上买到。
奥尔顿·阿普尔顿的奥特维乌公司,则是致力于开发可植入大脑的人工智能芯片,相当于对我们的大脑进行升级。植入这种芯片,就相当于把我们日常离不开的手机和电脑直接“装”到大脑里,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。
同时,影片的主题也探讨了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,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何共存的问题。并且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点:我们不是要作为人工智能的“创造者”,以高高在上的态度,妄图“控制”人工智能,而是要在尊重的前提下,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和平共处。
这些宏大主题的加入,也令《梅根2.0》更加贴近硬核的科幻片属性,而不再是一部家庭伦理类型的恐怖片。
再者,影片中加入的飞车追逐戏、激光枪杀戮、翼装飞行等大场面制造的动作奇观,也为观众带来了很棒的视觉享受。
03、恐怖“画风突变”惹众怒?梅根会打咏春了,观众却不想买单了
有人说,前作的反派变成续集的主角,不正是跟《终结者》系列学的吗?然而也正是这种类型片的转变,让喜欢《梅根》的观众感到不适应,他们更愿意看到一个腹黑的萝莉机器人,而不是变成一个会打咏春的毒舌女保镖。
前作中最令观众动容的,小女孩凯蒂与梅根的人机姐妹情。
两人从相互信任,形影不离,到产生隔阂,逐渐疏远,最后演变成报复性杀戮,整个过程跌宕起伏,令观众十分过瘾。
然而在本片中,两人的感情戏份却让位给了杰玛与梅根的相互制衡与和解,以及梅根与艾米莉亚两代机器人的相爱相杀。凯蒂与梅根之间的交集,被压缩到接近于零,两人的姐妹情也变得可有可无,这是喜欢前作的观众难以接受的。
为了讲好一个探索未来的科幻故事,片中新加入的角色众多,令故事线变得臃肿复杂,也令部分观众感到难以理解。
在影评界的反馈中,《滚石》杂志就认为它的故事主线显得“膨胀且空洞”,“其剧本像是AI写给人类看的段子合集”。
影片中既能看到对于人工智能在伦理方面的思考、家庭教育与亲情关系问题、军事工业的滥用等等宏大议题的铺垫,又充斥着爆米花动作场面、花样百出的格斗场景、涉及网络流行语的疯狂吐槽。
这些深刻主题与商业元素的混剪,打乱了叙事的节奏,使影片的主线显得松散,虽然制造了许多大小冲突,却难以在观众大脑中沉淀,形成印象深刻的记忆点,一句话概括就是:什么都想要,就什么都做不好。
因此,《梅根2.0》才会在投入了比前作高出一倍的制作成本,CG特效与动作场景都全面升级的精心制作之后,却达不到票房预期。
如此失利,相信导演热拉尔·约翰斯通和影片主创都想不到。
其实擅长拍摄恐怖片的导演,任性改变思路拍这种披着恐怖片外衣的动作片,往往会遭遇难以预见的失败。即使是发挥稳定的恐怖片宗师温子仁本人,其花费极大心力打造的《致命感应》也没能获得预期的成功。
当然,《梅根2.0》仍然是一部非常合格的爆米花动作片,且为了获得更多的影院排片,影片的尺度也被控制在PG-13级。
目前片方仍在努力推动其引进内地,如果《梅根2.0》能争取在内地上映,相信喜欢此类科幻片的观众肯定会去看,多少也能够增加其海外票房的收入,收回成本应该不成问题。